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一直以来,不管医务人员还是病患闻心梗则心惊胆战。然而,随着溶栓药物和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心梗患者一个个被成功救治,心梗后存活患者逐渐增多。但是心梗后幸存者将如何活动?如何回归家庭和社会?劫后余生又该如何度过呢?早年认为,静养是心梗患者恢复、避免意外发生的最好方法。并且曾一度以乌龟为例概括出“生命在于静养”的谬论。近年,国内外多项研究指出,科学的运动可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和再发梗死率,而且运动康复所带来的好处与药物治疗和支架治疗相比效果不差,有些研究结果还显示心脏康复获益更高,结合经济负担和获益,心脏康复获益更大。然而,科学的运动方式才是保证康复质量和安全的根本。下边我们就介绍一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的正确打开方式。
急性期:脱离急性危险期后即可以开始进行。可以参考标准有:(1)过去8h内无新发或再发胸痛;(2)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肌酸激酶(CK)-MB和肌钙蛋白]没有进一步升高;(3)无明显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静息时呼吸困难伴湿性啰音);(4)过去8h内无新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通常康复干预于入院24h内开始,如果病情不稳定,应延迟至3~7d以后酌情进行。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边、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以及上1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这个时期运动康复和恢复日常活动的指导必须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运动量宜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min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如果运动或日常活动后心率增加大于20次/min,患者感觉费力,宜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
院外早期:两周后进行。经心脏康复师评估后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经典的运动康复程序包括3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5~10min。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第二步:训练阶段,包含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总时间30~90min。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阻抗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是补充。常用有氧运动方式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每次运动20~40min。建议初始从20min开始,根据患者运动能力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3~5次/周,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50%~80%。体能差的患者,运动强度水平设定为50%,随着体能改善,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对于体能好的患者,运动强度应设为80%。通常采用心率评估运动强度。
第三步:放松运动,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到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因此,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放松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持续5~10min,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
另外,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康复方法也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
所以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运动康复正是其解毒妙计,合理、科学、个体化的方案很重要。
作者:李兵
编辑:忽新刚
河南省医全科医学科倾情奉献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zyy/9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西省平遥县人民医院
- 下一篇文章: 最爱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