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创始人心梗猝死nbsp天妒
近日,“春雨医生”的创始人、CEO张锐先生不幸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猝然辞世,年仅44岁。在扼腕痛惜之余,公众难免联想起之前诸多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的名人、精英,其中不乏三四十岁的青壮年。那么什么是“心肌梗死”?这个“杀手”为何如此致命?原本似乎是“老年病”的心肌梗死为什么开始“青睐”中青年?猝死真的猝不及防吗?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网络配图)
1、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负责把血液一刻不停的泵到全身各处。心脏本身也需要血液滋养,滋养心脏的血管就叫做“冠状动脉”。如果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内的血流中断,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这种由于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就叫做心肌梗死,简称“心梗”。
2、心肌梗死的“夺命三招”
第一招:泵功能衰竭。坏死心肌收缩的功能丧失,如果坏死的心肌数量过多,就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供应全身各处;同时血液还会瘀滞在肺脏,导致缺氧。这两方面都会导致患者丧命,一般发生在心梗后数小时至数周。
第二招:恶性心律失常。所谓“心律失常”通俗的说就是心脏“乱跳”。在心梗发生时,心肌缺血缺氧,除了不能收缩之外,电活动也不稳定,一旦发生“心室颤动”或者“室性心动过速”,相当于心脏停止了跳动。心脏停止跳动停止超过5分钟,大脑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可以发生在心梗后数分钟,因此最是凶险。
第三招:心脏破裂。心肌坏死后局部会变得“糟烂”,特别是没有及时就诊的患者,心肌坏死非常彻底,有可能发生心脏破裂,导致患者突然死亡,通常难以挽救。多发生于心梗后5-7天,但是心梗后数小时内发生的也不罕见。
3、“天妒英才”为哪般?
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系统数据显示,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1.95岁,因此冠心病、心肌梗死基本上还是老年人发病为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发病年龄近些年出现了年轻化趋势。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1)生活方式:吸烟、不健康饮食习惯(暴饮暴食、油腻高脂肪食物、食盐摄入过多)、缺乏锻炼等生活方式问题,以及上述问题导致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都会损伤包括冠状动脉在内的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在此基础上发生血栓就会导致心肌梗死。这些生活方式问题,在现在的中青年人比二三十年前的中青年人更加突出和普遍。
(2)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休闲”却采取大吃大喝、熬夜等不够健康的方式,这不仅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且会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进而引起心肌梗死。
(3)健康意识:相对缺乏对上述危害健康因素的认识,总是认为疾病离自己很遥远或者“别人都这样,不也没事”。即使已经有了疾病的蛛丝马迹,也常常不够重视,延误了诊治,导致了悲剧。
4、三道“防线”杜绝悲剧
第一道防线: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是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最基本措施。说起来似乎没什么特殊的,但是做到不易,而且远比吃什么保健品靠谱。“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话不仅是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妙方,对中青年人同样适用。
第二道防线:有病及时看。冠心病最初的症状有时并不严重,最典型的表现是较剧烈活动的当时会有胸口不适,也有不典型的患者表现为上腹部或者颈肩部不适。通常马上停止活动数分钟症状就会消失,因此得不到重视。出现这些症状已经提示冠状动脉存在着严重的狭窄,影响了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但是还没有到心肌梗死的程度,需要尽快就诊,避免加重。
心机梗死出现胸口不适
第三道防线:持续胸痛及时呼救。这里说的“胸痛”不一定是明确的疼痛,很多是严重的胸口不适,有人描述为“烧灼感”或者“压迫感”,如果持续5分钟以上,就需要及时寻求救助。5分钟内不缓解的胸痛往往提示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心梗”的进程已经启动。
这是挽救心脏挽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想着“歇歇就好了”,最终极可能发生悲剧。最佳的呼救方式是打,同时静待医生到来。另一方面,如果看到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那么及时的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的生命最后机会。
“心肌梗死”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前提是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根治白癜风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zyy/1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梗及高血压疾病对性功能的影响
- 下一篇文章: 急症室里看人生nbsp心梗从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