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事死亡如此之近,克拉玛依心脏骤停
上月,
医院胸痛中心
救治了四位心脏骤停的患者,
其中
心脏骤停,离死亡如此之近。
在生死关头,
医院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齐心协力,
一次次地挡住了死神挥来的镰刀。
本报记者张冰通讯员陶紫君
心脏骤停二十次,医生仍不放弃
对40岁的克先生来说,11月17日是值得他一辈子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他的心脏骤停了近二十次。
11月17日上午11时,在单位上班的克先生突然感觉到胸痛、胸闷、气憋,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急诊科医师尚秦宇接诊病人后,根据病人胸痛的程度和临床经验,意识到病人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就在这时,克先生突然全身抽搐、神志丧失,心跳呼吸随即停止。
医务人员迅速投入抢救,开通绿色通道,启动胸痛中心流程,并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
抢救过程中,克先生反复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持续了近二十次。经过连续心脏除颤、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一系列抢救后,克先生虽然恢复了心跳呼吸,但是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此时心电图显示:塞阻的冠状动脉仍未恢复,随时有再次发生室颤并致不可逆的心脏骤停。
援疆专家孙稻、心内科医师杜雷果断决定: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就算患者带着呼吸机也要立即进行手术!
克先生被快速推入手术室,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细细的导丝就像医生的双手,伸向正在被死神拥抱的克先生,将他从死亡边缘一点一点拉回。慢慢地,显示屏上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了血液流动,克先生的心脏恢复了正常跳动,手术成功了!
“那一刻的心情真的无法言喻,患者的心脏开始正常跳动那一秒,就像我的心脏也开始重新跳动了一样!”杜雷说。
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打断了医生们短暂的喜悦,一名80岁的老人因心脏病导致心脏骤停,危在旦夕,医务人员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迅速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抢救中。
这是胸痛中心医务人员的常态,即便是凌晨时分,只要接到急诊科的通知,胸痛中心的成员都会迅速到位,拼劲全力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援疆专家孙韬称赞说:“这是一支团结一致、执行力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团队!”
“不是老天爷救了我,是医生救了我”
“我知道,不是老天爷救了我,是医生救了我。”12月4日,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的黄先生眼含泪水,动情地说。
11月26日下午,正在工作的黄先生突然感觉胸部疼痛,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医院,他就因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醒来后已经躺在了CCU。
“我家人都哭着说谢谢老天爷救了我,可我知道,我能逃过鬼门关,不是因为家人的祈祷,而是因为医生精湛的医术和对我的不离不弃。”第一次住院的黄先生感受到了“别人眼里的医生”和真正的医生之间的区别,“以前听了人们说了不少对医生偏见,我打心眼里并不信任医生,所医院。通过这次的事,我才发现医生真的不容易,他们再累都不会在病人跟前表现出来,心里头惦记的都是自己的患者。”
信任是互相的,对医生来说,患者的信任是他们前行的动力,反之,则会成为阻力。
“多争取一秒,患者就多一分希望”
“你是神经病吗!凭什么一直催我们,就不能让我们好好想想吗!”面对医生的催促,一位患者家属不耐烦地说。
即便如此,杜雷生仍“厚着脸皮”,继续催促患者家属尽快做决定。
此时的杜雷心急如焚,各项检查显示,该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不尽快做手术,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可是患者家属并不理解“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的说法,更不懂即便只晚了一分钟,患者的死亡率也会大幅增加。他只能咽下委屈,继续地为患者家属作解释。
就在这时,患者突然心脏骤停,医生立刻投入到抢救中,患者家属一下子慌了神,吓得嚎啕大哭。经过手术治疗,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患者的家属的态度这才有所转变。
在胸痛中心,类似这样因为患者及家属不信任医生,导致治疗被迫延误,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并不少见。
11月中旬,一位六旬患者因胸痛到急诊科就诊,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听了医生的治疗建议后,该患者严词拒绝,无论医生怎么劝导,该患者执意认为自己“没什么大病”,拒绝手术。就这样僵持了三个小时,患者突然心脏骤停,医生把他抢救过来之后,他才同意做手术。尽管手术比较成功,但是患者的心肌受到了持续损害,各项指标严重偏高,手术效果远比不上三小时之前做的好。
“时间是不等人的,也没有后悔药可吃,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明白,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多争取一秒,患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杜雷说。
患者的信任是最好的“锦旗”
“因为对疾病不了解或个人主观原因导致救治时间被迫拖延,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心内科主任刘晓红说。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于今年3月,团队主要由心内科、急诊科、呼吸科、血管外科构成。主要目的是快速而准确地为患者进行诊断、危险评估和分类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胸痛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胸痛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可3分钟出车、10分内钟完成心电图、20分钟内出所有检查结果、90分钟内完成血管开通。今年3月至今,胸痛中心救治了88例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率高达%。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经常卡在和患者的沟通上。有些市民对急性心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高,总觉得胸痛不是大事,对医生的治疗建议抱有质疑态度,等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或是更严重的情况时,才选择相信医生。”刘晓红说,胸痛中心医生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时间往往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最长的超过3小时,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当手术结果理想,不少患者会用送锦旗的方式表示感谢。实际上,相比于锦旗,‘我相信您’‘您辛苦了’之类简单而温暖的话语,才是对医生最大的肯定。”刘晓红呼吁,患者和家属应了解一些急性心梗最基本的知识,给医生更多信任,只有这样,医生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加坚定而从容。
编辑张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hbwh/8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ACC2017丨王焱ST段抬高型心肌梗
- 下一篇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