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课堂第7期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演
本内容属于连载,共30期,今天是第7期—《心电图快速入门—急性心肌梗死-下篇》
来源:医学之声
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发生急性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出现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伴随着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和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演变规律。
一、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的演变过程:
1、早期:极短暂,数分钟——数小时
心电图特征:T波高耸,ST段斜形抬高,无Q波。
2、急性期:数小时——数天
心电图特征:ST段弓背上抬,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坏死Q出现
3、亚急性期:数周——数月
心电图特征:ST段逐渐恢复到导联位线,T波倒置加深达最深,以后逐渐变线。
4、陈旧期:数月——数年
心电图特征:坏死Q存在,T波恢复直立或永久倒置。
二、心肌梗死的定位:
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多与冠状动脉分支的供血区域相关。临床上常按心肌梗死图形出现的导联而作出梗死部位的定位判断。但心梗的定位不一定是局限的,往往是跨区域的,会有不同的组合。
心肌梗死的定位
ⅡⅢaVF
下壁
ⅠaVLV5V6
侧壁
V1-V3
前间隔
V3-V5
前壁
V1-V5
广泛前壁
V7-V9
正后壁
V3R-V5R
右心室
注:
1、当异常Q波、抬高的ST段以及倒置的T波同时出现,并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
2、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密切随访观察;
3、早期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可改变心电图表现及其演变过程。
三、实例
心电图特征:V1-V5及I、aVL导联ST段上斜型、凹面向上抬高0.15-1.05mV,对应面II、III、aVF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0.3mV,V1-V4呈典型异常Q波。结合患者胸闷胸痛2小时病史,心电图改变符合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taoyuquan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稿费:~0
小编9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哪家看白癜风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zyy/4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OGTT和HbA1c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
- 下一篇文章: 心梗和支架术后如何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