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心肌缺血时的T波改变
中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504/7111844.html
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心室复极的改变,即ST-T改变。有时也可以影响到心室除极,即QRS波群的改变。T波改变可分为T波低平、T波双相、T波倒置和T波高尖,以及TV5(6)<TV1、U波倒置等现象。
1.T波低平。
T波低平是指以R为主的导联T波高度低于同一导联R波高度的1/10(见图1),但Ⅲ导联和AVL导联不包括在内。
图1T波低平
(本图显示所有以R为主的导联普遍T波低平)
2.T波双相。
T波双向可分为负正双相和正负双相(见图2)。正负型T波双相似乎更具有病理意义。年Wellens曾提出胸导联T波终末部分倒置提示前降支近端严重病变。持续性的T波双相常为非特异性地改变,它的意义要结合临床。
图2T波双相
(本图显示Ⅰ、Ⅱ、Ⅲ、aVF、V3、V6为正负双相T波。此外V4、V5为“冠状T”波,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通常提示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
3.T波倒置。
以R为主导联,T波必须直立,不允许倒置。V3导联T波通常直立,但也可双相,若V3导联T波倒置,深度不应超过0.40mV。但若V1、V2导联T波直立,V3以后导联(包括V3)不允许倒置。T波倒置从病理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常表现为原发性T波倒置;从心电图形态学上可分浅倒置和深倒置(见图3a、3b)。通常浅倒置T波与继发性T波倒置相联系,而深倒置T波与原发性T波倒置相关性强。注意T波倒置的深浅只是视觉形态上的区分,并无具体数值作为界限。在所有的T波倒置中“冠状T波”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最大,其他形态的T波倒置以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为主。“冠状T”又称“箭头T”,是指T波深倒置呈等腰三角形,倒置的T波两肢对称,中间夹角≤60°,像箭头一样(见图4、2)。“冠状T”通常为慢性或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动态改变的“冠状T”为急性心肌缺血表现,而持续不变的“冠状T”可能为原发性慢性心肌缺血,也可能为继发性心肌缺血,如原发性心肌病、特别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心电图改变。
图3a继发性T波倒置
(本图显示以R为主导联T波倒置,倒置的T波比较浅,两肢不对称,前肢长而缓,后肢短而陡;同时伴有左室高电压,因此考虑为左室肥厚继发的T波倒置)
图3b原发性T波倒置
(本图显示Ⅰ、aVL、V4~V6T波深倒置。其特点为T波倒置深,两肢较对称,夹角比较大,与“冠状T”有所区别,但也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可考虑为左室侧壁心肌缺血;注意诊断前应排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低钾等)
4.T波高尖。
T波高尖通常指T波高于同一导联的R波,同时顶部尖锐。也有专家认为,胸导联T波>1.0mV、肢体导联T波>0.5mV也称为T波高尖。T波高尖可能是一种正常的变异,也可能是一种病理现象。T波高尖常见于高血钾、早期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损伤期,而慢性心肌缺血引起的T波高尖少见。
图4“冠状T波”
(本图显示胸前导联V2~V6T波深倒置,其中V3、V4为典型的“冠状T波”,两肢对称,夹角像箭头样≤60°)
5.TV5(6)<TV1。
有时V5(6)的T波并未倒置,只是低平,看似意义不大,但如果同时V1的T波高耸,即出现所谓的TV5(6)<TV1现象(见图5),对诊断早期慢性心肌缺血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图5TV5(6)<TV1
(本图显示V5(6)的T波不低于同导联1/10R波,似乎没有问题,但V1T波高耸,明显的TV5(6)<TV1,有人认为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心肌缺血表现)
6.U波倒置。
正常情况下,U波与T波方向一致,但如前面的T波直立,后面的U波倒置,称为U波倒置。U波倒置的意义比较大,常与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有关。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时,如出现直立的U波变成倒置的U波,应高度怀疑冠心病心肌缺血。此外U波倒置还可见于继发性心肌缺血,特别是高血压心肌肥厚、先天性心脏病、脑卒中等。
(来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作者:薛松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zyy/12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冠心病的症状当心这三大症状多是冠心病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