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命
北京皮肤病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病例连载介绍
心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那么,如何有效防治心衰呢?心在线特别推出《心衰·系列病例》,为您解答困惑。每周周四,让我们相约心在线!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衰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心衰导致的终末器官低灌注状态。今天和大家分享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例,患者病情危重,应用漂浮导管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指导治疗,帮助了其尽快康复。
病史
18岁男性,主因“间断发热5天,胸闷憋气3天”入院。
5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无咳嗽、咳痰,无咽痛、流涕,自服“复方氨酚烷胺、阿莫西林”等药物后症状好转。3天前,无诱因出现胸闷憋气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夜间需高枕卧位,无晕厥无黑矇,后症状自行缓解,未接受诊治。1天前,慢走5分钟后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房室分离”,心肌酶增高,诊断为“急性心肌炎”,为接受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患者既往体健。
体格检查
体温36.7℃,脉搏51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8/53mmHg。身高cm,体重68kg,体表面积1.83m2。神志清楚,半卧位,全身皮肤湿冷,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51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3cm,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心肌标记物
肌钙蛋白I(TnI)93.88ng/L,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2U/L。
血常规
白细胞(WBC)12.03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1%,红细胞(RBC)4.7T/L。
24小时尿量ml。
辅助检查
心电图
窦性心律,房室分离,V1~V3导联ST段抬高0.1~0.3mV(图1)。
图1
超声心动图
左室舒末内径55mm,射血分数46%,室间隔运动幅度略减低。
诊断
急性重症心肌炎
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
房室分离
诊疗经过
诊疗经过一
患者病情危重,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同时存在体循环血压低和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决定行漂浮导管监测,协助治疗。
第1次主要检查结果:中心静脉压(CVP)16mmHg,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AWP)17mmHg,心输出量(CO)1.8L/min,心脏指数(CI)1.0L/(min×m2),心脏每搏量(SV)26ml,外周血管阻力(SVR).9dyns·sec/cm5,肺血管阻力(PVR)46.6dyns·sec/cm5,右室射血分数(RVEF)15%,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56%。
该患者为重症急性心肌炎,心肌炎致心肌收缩无力,表现为CO、SV明显降低,CI降低。由于心排血量下降,心室内存血量增加,左室舒张末压或充盈压上升,致左房压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楔嵌压增加;同时RVEF降低,右心射血量减少致右房压升高,CVP升高,说明左右心功能均有明显受损,治疗上应以强心、增加心肌收缩力为主。
心源性休克CO降低,使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冲动减少,反射性地引起交感传出冲动增加,患者体循环阻力明显增加。
患者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低,CVP已超过正常上限,故治疗应以强心、增加心肌收缩力为主,本例应用多巴酚丁胺3μg/(kg×min)静脉泵入。但由于患者处于重症心肌炎急性期,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且不能迅速恢复,可考虑行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或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家属拒绝行上述手术。遂决定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脑血液供应。另外,患者合并房室分离,心室率慢,且SV减低,使得CO明显减少,遂行紧急临时起搏治疗,起博频率设为70次/分。同时治疗原发病,给予抗炎、营养支持等治疗。
诊疗经过二
经上述治疗后,第2天患者胸闷症状减轻,查体:体温37.2℃,血压/60mmHg,平卧位,全身皮肤无紫绀,神志清,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水泡音。心率60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24小时尿量0ml。第2天的漂浮导管结果:CVP20mmHg,PAWP19mmHg,CO3.0L/min,CI1.7L/(min×m2),SV35ml,SVR.3dyns·sec/cm5,PVR16.3dyns·sec/cm5,RVEF11%,SvO%。
经IABP辅助及临时起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有所恢复,但CO仍较低,故继续强心治疗,毛花苷丙0.2mgbid、静脉注射;收缩压90mmHg以上,CVP及PAWP均增高,应用小剂量呋塞米10mg静脉注射,以减轻心脏前负荷。
诊疗经过三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胸闷症状,查体:体温36.3℃,血压/70mmHg,平卧位,全身皮肤无紫绀,末梢暖,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0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24小时尿量0ml。
第4天漂浮导管检查结果:CVP10mmHg,PAWP15mmHg,CO5.7L/min,CI3.1L/(min×m2),SV66ml,SVR87.1dyns·sec/cm5,PVR57dyns·sec/cm5,RVEF22%,SvO%。
强心,对症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得到改善,表现为CO明显增加,CVP、PAWP降低,SVR降低。病情明显好转。
积极治疗后,心电图恢复为窦性心律,V1~V3导联呈病理性Q波(图2)。入院2周后,心脏核磁(MRI)提示心脏形态功能正常,心肌灌注未见缺损,心肌活性未见异常,各室壁收缩和舒张功能未见异常。患者于痊愈后出院。
图2
讨论
本例小结
患者入院心电图有相邻导联ST段抬高,且心肌酶明显升高,需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其为青年男性,有感冒发热诱因,诊断急性心肌炎明确。该患者是急性重症心肌炎引起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应用漂浮导管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可有效指导治疗,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何谓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因心搏出量减少而致的周围循环衰竭。心搏出量减少,或是由于心脏排血能力急剧下降;或是心室充盈突然受阻,因此称之为泵衰竭。临床上最多见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其它原因有急性心肌炎、重症急性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心脏创伤、室间隔穿孔、乳头肌腱索断裂、张力性气胸、肺栓塞、巨大心房粘液瘤及心脏手术等。
漂浮导管检查的临床适应证
漂浮导管常用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严重休克等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严重心脏疾病患者的围术期监测,借以正确了解病情的演变,判断疗效与预后,指导治疗措施。本例患者病情危重,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同时存在体循环血压低和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决定行漂浮导管监测,协助治疗。各血流动力学参数正常值详见(表1)。
CVP的临床意义
CVP正常值范围2~6mmHg,其结果反映右室的前负荷状态,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循环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室功能等。CVP主要反映体循环容量,例如对于低血压的情况,可帮助判断是否由于容量不足所致,可以用于指导输液和输血的量和速度,以及判定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效果。
PAWP的临床意义
当肺动脉导管放置到位后,前端球囊充气(1.5ml)阻塞肺小动脉血流后,压力波形的振幅变小,所显示的压力即为PAWP,其结果反映左室前负荷,正常值范围6~12mmHg,并且可以间接反映左房压(LAP)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PAWP可以协助诊断左心衰竭,鉴别心源性或肺源性肺水肿,判定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效果,诊断低血容量以及判断输血、输液效果等。当PAWP超过2.27kPa(17mmHg)时,即会有肺充血发生;超过3.33kPa(25mmHg)时出现肺泡性肺水肿。
病例提供:首都医科医院宁尚秋刘文娴
病例征稿啦!
攻克疑难患者,您是否想传授经验、分享喜悦?遇到罕见病例,您是否想找“高手”指点,听取多方见解?那么,机会来了!“心在线”现面向全国征集心血管疾病相关病例啦!我们将为您提供传授经验、切磋技艺的平台,您不仅可以拓宽思路、丰富视角,还可获得丰厚稿酬!
投稿邮箱:content
cardiounion.cn作者授权“心在线”独家刊登,欢迎转发,谢绝转载,保护版权,违者必究。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刘倩┆美编柴明霞┆制版潘欢↓↓↓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zyy/11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肌缺血了该怎么办呢关于心肌缺血以下几点
- 下一篇文章: 病例分享曲乐天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