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救命手册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下简称“心梗”),是冠心病常见类型之一,是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局部心肌坏死。
近年来,中国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大约有50%以上的心梗患者医院之前,而住院死亡率已下降至8%以下。可见,心梗的院前救治尤为关键。
院前救治的前提是要第一时间对身边突然发病的亲友做出判断,这就需要了解心梗发病的征兆,在临床上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会有50%-80%的人在心梗发作前会有一些预警的先兆症状,一般发生先兆的时间为1-2天或更久。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疼痛
心梗以疼痛为常见症状,最常见最典型的是胸骨后或在心前区的疼痛,之后会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感多为闷榨痛或者是绞痛,一般比心绞痛时间长且更剧烈,即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无法缓解,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和全身大汗的不适症状。
2
心慌气短、心跳加速
突然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无缘无故的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并且常常是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应警惕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指示。
3
失眠焦虑
这种失眠不是像普通失眠那样睡不着,而是半夜忽然无征兆的惊醒,思绪像万马奔腾或是涌现出无法解释的恐惧感。焦虑感不是来源于外界刺激,而是无缘由的焦虑不安,心肌梗死幸存者经常谈到当时经历了一种“末日即将来临”的感觉。
4
眩晕疲乏
心肌梗死可能导致眩晕和意识丧失,也可以有严重或致命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发生时或发作前数日或数周可能出现疲乏,特别是女性。
5
低血压、休克
心梗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
那么,发生心梗时应该怎么做呢?遵守“四不要、四要”原则。
首先“四不要”具体是指:
1不要喝水
于已经发生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来说,喝水很容易导致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这对急性心梗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容易致死。
另外,如果心梗患者喝水太多,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不健全的心脏真的难以承受这样的负担,患者反而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2
不要滥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治疗心绞痛的药,但急性心梗患者要慎重。非心绞痛患者,低血压、休克患者或者晕厥/虚脱的患者,已经确诊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率过快或者过慢等患者禁止含服硝酸甘油。
3
不要盲目做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心梗患者,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心梗患者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的发生风险。
因此,一定要先判断患者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是否还有呼吸等,一旦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4
不要医院
医院的途中、挂号检查等都很折腾,可能会加剧心梗恶化,甚至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所以,疑似心梗症状时,医院,这种情况下,各种轻微活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也许前一秒还没事,后一秒就倒下了。
其次,心肌梗死的“四要”原则是指:
1要停止一切活动
怀疑心梗发生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就地休息,避免一切干扰,保持环境安静。
当然,这个时候大家肯定都很着急,但是真的医院,一定要保持冷静,做好必要的急救措施,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2
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当高度怀疑自己或家人发生急性心梗时,一定要及时呼叫救护车,切不可打车或乘自家车。因为救护车保证了运输的速度和运输过程中的诊断和救治准备。另外,若病情发生变化,还可马上进行抢救。
3
要保持呼吸通畅
停止活动后,要努力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话,可以立即吸氧,这样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
如果患者已经昏迷了,记得把患者的头向侧倾斜,及时清除嘴里鼻子里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4
要舒缓心情
紧张,对抢救没有任何帮助。当家人发生心梗时,家属一定不要过分慌张,别让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以免加重病情。选择正确的抢救方法,陪着患者等待救护车的到来,这才是真的在救命。
温馨提示:冠心病患者要坚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即使血脂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因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还能稳定斑块,预防心血管意外事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stj/11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梗救治日I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升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