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入院到手术完仅16分钟这深圳速度真
心梗病人一旦急性胸痛发作,那是与死神在赛跑!如果抢救不及,往往要致残或致死。??50岁的深圳人陈先生近日突发心梗,被医院,随即被转诊到深医院得到成功抢救,从入院到到转院到做完手术开通血管,只用了70分钟。而国际标准是90分钟。?此外,有3例仅用了16分钟,创造了全国最短的时间记录!?“这3个病人出院以后,就相当于没有得过这个病一样,因为抢救及时,心肌完全没有受到损伤。”深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强说。这就是为什么,医院胸痛中心在9月25日成为了全国首批12家胸痛中心示范中心之一“深圳速度”如此出色,引得各路英雄齐齐来“取经”。9月25日当天,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的40医院近位心血管专齐聚深圳,参加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深医院胸痛中心主办的“中国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训会”,学习如何规范化地建设胸痛中心,为抢救生命赢得更多时间!1“深圳速度”是如何炼成的?首先,要有一个胸痛中心。这是一个心脏急症救治联合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与急性胸痛相关的医疗设备、患者和医务人员连接起来,优化急救流程,对以“急性胸痛”为主要特征的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心血管急危重症,进行快速、有效救治。胸痛中心的运行最大原则:“抢时间”“有效救治”!目的是为急性胸痛患者开辟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深医院胸痛中心自成立以来已成功抢救急性心梗病人余例。医院大门到开通血管(国际上称DtoB时间),月平均时间已从90分钟提速到了62分钟(国际标准为90分钟),有3例仅用了16分钟,创造了全国最短的时间记录!在深圳,目前已经有三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分别为深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其次,要有一个胸痛急救网络。在深圳市卫计委、深圳市医管中心的支持下,深圳在年初又医院胸痛中心为基础,成立“深圳市心血管急症救治与质控中心”。目前中心已经与40医院建立了密切合作,建立了与院前急救、医院、医院实时衔接的信息化实时工作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多信息、多学科、多方移动实时参与、标准化质控、分级救治与协同救治并举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构建了从医院、医院到三级医院全程绿色通道的市内60分钟快速心脏急症救治系统。医院建设和开通院内专家会诊和心电监测系统,通过远程接收胸痛患者疾病信息指导院前急救。截至目前,已有余例胸痛患者通过胸痛急救网络得到成功救治。2跃升为全国示范中心由于工作表现出色,9月25日起,医院的胸痛中心“晋级”成为首批12家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之一。目前广东省仅有两家,另医院,是我国首家胸痛中心。这标志着深医院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救治水平、教学能力、辐射能力等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是胸痛中心的更高层级,经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胸痛中心总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专家共同倡导并认定,肩负着对国内其他医院进行指导、培训及示范的任务。3全国将建成0家胸痛中心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全国将建设家胸痛中心,明年达到家,到年将达到0家胸痛中心,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目前我国心脏病患者超过2亿人,每年有逾万患者突发心脏病意外,平均每10秒就会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成为我国居民疾病死亡的首因,患病率及死亡率都处于上升阶段。由于民众对胸痛危害认识的不足,急救资源有限、院内治疗流程配合不紧密等原因,急性心肌梗医院就诊的平均耗时远远高过欧美国家,导致许多病患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心血管急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这些疾病共同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对抢救治疗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快速筛查高危患者并给予及时合理的救治是心血管急症救治的核心环节,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键。
资料来源:
深医院、深圳特区报记者余海蓉喜欢就奖励深小卫一个大拇指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fby/8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秋季胸痛不要忍警惕是心梗前兆
- 下一篇文章: JAHA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