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两例30岁心梗患者仁济专家胸痛切



摘要

处于围产期的女性需注意,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并不会立即消失,产后12周才会得以缓解,因此各位孕产妇需时刻注意控制血压,一定程度上避免心梗等疾病。

长期被视作“中老年专利”的心肌梗死,如今竟也开始成为危害年轻人的凶险疾病。近日,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接连收治两名仅30岁左右的急性心梗患者,其中更有一位是分娩后5天的新妈妈。凶险病情着实令人心惊,而心梗又缘何年轻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日专访心内科主任何奔,听他讲述与生命赛跑的背后故事。

5天的新妈妈被心梗找上门

25日下午时许,家住浦东新区的31岁袁小姐被医院。“患者胸口闷痛,浑身大汗淋漓,检查后发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明显升高,结合心电图表现,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便立即通过绿色通道被送入导管室。”何奔教授回忆,“然而给她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后才发现,她是由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自发夹层引起的特殊心梗,非常罕见。”

据了解,这一罕见种类的心梗多发于年轻女性,发病率约千分之0.7至2.8,但死亡率却很高。“和通常大家熟识的因血管堵塞引发的心梗不同,连接心脏的冠状动脉有三层膜,患者的动脉最内层撕裂,血液流入内层和中层间的假腔,压迫真腔引发了狭窄。”何奔解释,这类疾病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与先天发育有关。

袁小姐的宝宝尚出生5天,她的家人们也还沉浸在喜悦中,绝不能让孩子失去母亲!这一信念在何奔脑海里盘旋。由于发病急且凶险,他放弃用药的保守治疗,而是采用直接支架植入术。

何奔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由于内层撕裂产生破口,手术需要把支架放在适当位置覆盖夹层破口,防止夹层扩大并稳定血管真腔。听似容易的步骤却需要极为高超的手法:血管壁薄弱,术者只能通过X光下借助导丝将支架植入,稍有不慎则会进入假腔,造成破口进一步扩大。

此类手术成功率仅65%,何奔介绍,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导丝走不到远端,因此,用柔软的亲水涂层导丝慢慢旋转,轻柔地探出真腔,用长球囊低压力轻轻贴靠,很快,真腔显露、血流恢复,随后顺利植入支架。袁小姐的胸闷胸痛症状迅速缓解,如今病情稳定,已转入监护室进行留观治疗。

无独有偶,仅袁小姐入院前一天,29岁的何先生在参加公司组织的长跑活动后产生胸口闷痛、四肢无力、无法站立的症状,自视身体甚好的他熬到中午才前往仁济就诊。检查后发现,其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也是一名罕见心梗患者。所幸因救治及时,术后也已脱离生命危险。

30岁的年轻人们,究竟为何被心梗找上门来?

心梗年轻化,切忌当小病忽视

何奔介绍,“很多年轻人总觉得心梗和自己无关,胸口发闷疼痛时都选择忍耐,以为休息可以缓解。然而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心梗、胸痛正在日渐年轻化。”

据了解,心梗患者高危年龄段通常男性在50岁以后,女性在55岁以后。如今,却在生活习惯、剧烈运动、环境刺激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不断前移,其中,令他最为担心的就是孕产期女性。

这一次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袁小姐,在孕期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对血管压力造成了一定影响。分娩后,一些原本就有的先天性疾病便容易爆发,造成严重后果。“处于围产期的女性需注意,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并不会立即消失,产后12周才会得以缓解,因此各位孕产妇需时刻注意控制血压,一定程度上避免心梗等疾病。”

何奔指出,尤其是冠状动脉自发夹层引发的心梗往往在日常体检中难以被发现,医院诊治是最为妥当的选择,主要表现为无法忍受的胸口闷痛、手脚下巴发麻、背后有撕裂痛等。“大家一定要转变观念,切忌将其当作小毛病忽视。”

他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另一个病例,今年3月,28岁的黎小姐也因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引发心梗送来急救,知道原因后,令他哭笑不得:发病前,黎小姐在一天内坐了次过山车,而在此之前的几天她已出现轻微的胸口不适,却没有当一回事。“患者的母亲、外婆都有冠心病史,这一类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应注意,他们的发病率较普通人有明显增高。”

不良生活习惯、过量高脂高油食物摄入、高强度过量运动,这些都是导致心脏疾病甚至心梗的元凶。何奔建议,“年轻人注意日常健康管理,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变大,发病后请及时拨打入院诊治,增加治疗机会。”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fby/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