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及预防
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及预防
一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出现心梗的病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及预防。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发病时有胸痛或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死亡率极高。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万。
一、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1.心律失常2.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3.过劳、激动、便秘4.吸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5.寒冷刺激
二、临床表现
1.先兆50%-80%的病人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2.症状: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突出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多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放射而被误诊为急腹症或因疼痛向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误诊为其他疾病。少数病人无病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表现为发热、心律失常、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
4.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5.恶性心律失常:大部分病人都有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24h内最多见,常为早期死亡原因之一。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心肌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也是早期死亡的原因。
7.低血压、休克:疼痛发作期间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且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一般多发生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后,主要为心源性休克,为心肌广泛坏死,心排出量急剧下降所致。
三、预防
1.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体力,改善心功能。活动应循序渐进,如运动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悸气紧,脉搏增快,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
2.合理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和纤维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用高脂、高胆固醇等食物。忌烟、酒、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养成有规律的起居生活习惯,保持稳定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建议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4.保持大便通畅。过度用力排便使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加重心脏缺氧而容易发生意外。必要时给予药物通便。
5.按时服药,定期检查。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用,如出现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片无效时,应急呼“”救助,及时就诊。
以上宣传内容除了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晓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及预防,同时我院希望广大老百姓出现症状的时候,能够尽快的拨打我们的急救电话,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救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hbwh/8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睡了个午觉,20岁小伙突然死亡紫金人快
- 下一篇文章: 热点文章陈小平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