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可降低医疗费



规范化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可降低医疗费

导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早期开通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其效果显著降低住院死亡率,从溶栓治疗的10%~15%降低至3%~5%。及早开通血栓闭塞的梗死相关血管可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有利于延长生存、降低远期死亡率,可以说其效果取决于发病后开通血管的时间,越早越好。

根据近年大量临床研究的证据,国内外指南一致认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治疗应限于开通与心肌梗死相关的病变血管,对患者同时存在的其他部位病变。应在病情稳定后评估,酌情处理。

冠状动脉支架现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支架内血栓是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的一个并发症,可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支架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操作因素(如支架贴壁不良、置入支架的数目、支架长度及夹层)、患者及病变因素、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支架释放的药物使内皮延迟愈合等。

然而,使用价格高的药物洗脱支架和成本较低的金属裸支架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开通与梗死相关的血管上的即刻成功率和远期效果均无显著差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根据自身综合评估决定放置何种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相比昂贵费用及后期需长期服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不仅增加家庭负担,而且很可能导致一些患者后期自行停药而造成严重后果。对于血管直径较大、局限性病变、需择期手术、肿瘤及某些血液病患者无法长期服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者应该选择金属裸支架。

目前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超过70%并不一定需要植入支架,对于临届病变是否需要介入干预,要认真评估临床的症状有无,轻重程度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对于无症状或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充分的患者,应重视功能性评估,即有无心肌缺血和缺血范围。常用的功能评价手段包括运动负荷心电图、运动核素和血流储备分数(FFR)。

如果介入治疗能够规范化,同时推广优化或简化的流程,缩短从发病至介入治疗的时间,并广泛使用支架仅开通与梗死相关的病变血管,那么无论是药物洗脱支架还是裸支架,都可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hbwh/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