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适当运动有利于降低心血管风险



跑步是锻炼的一种形式,即使是竞技水平的赛跑,在急性心梗(AMI)后早期也是一种很好的恢复甚至改善身体状态的方式。然而,有一项队列研究[1]提示,对有些心脏受损且在恢复期的患者而言,体育锻炼也需要一个“度”,以确保心血管安全性。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心血管死亡率就可能会再次攀升。

在心梗后进行高水平锻炼的患者中,当他们的运动(跑步或行走)中位时间(MET-h)持续从最低值增加至7.2MET-h/d时,其10年心血管死亡率也会随之下降,不过在这个值之后获益将会逆转,这类似于剂量-效应作用。

该研究的作者PaulTWilliams博士(LawrenceBerkeley国家实验室)在文中写道,据我们所知,这一前瞻性研究是第一个在人类中提供数据证明心血管风险的增加和运动极量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的研究。这些数据来源于心脏病发作后的幸存者。要是想把这个有关过度运动和心血管风险的结论推广到一般人群中去,尚需要健康人群队列数据的支持。

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该研究的意义是,心梗后患者过度运动的量不管比推荐量高多少,甚至只是刚好达到推荐量,也能显著减低其心血管风险。只不过这种获益是有一个“度”的,当达到上限的时候,心血管风险就会增加。在目前的研究中,这个上限大约是7.2MET-h/d,相当于每周跑30英里(50千米)或快速行走46英里(75千米)的能量消耗水平。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每周通过步行或跑步达到25英里的能量消耗水平还是可行的。

研究简介

对来自国家跑步者健康(NationalRunnersHealth)研究(受试者招募时间-、-)和国家步行者健康(NationalWalkersHealth)研究(受试者招募时间-)的名自我报告的心梗幸存者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与最低运动量组(<1.1MET/h)相比,心血管相关性死亡率的下降情况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运动量超过7.2MET-h/d的患者,其心血管风险反而增加了12%。

作者指出,在目前研究中,实际上仅有少于6%的心脏病发作的幸存者运动量大于7.2MET-h/d,这些人中的跑步者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在剩余的94%当中,心血管相关性死亡率随运动量的增加(在目前推荐的1.07-1.8MET-h/d的基础上)而呈坡度递减。Williams博士和PaulDThompson博士(Hartford医院CT室)在年8月12日《MayoClinicProceedings》中的一篇报道中提到:“推荐的运动量相当于分钟的适度高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运动。”

不过,该研究提示,跑步或行走的获益并不是无限累积的,在某个水平之上,可能是每周跑步30英里(50千米),心血管相关性死亡率就会显著增加(P=0.)。和其他推荐给心梗幸存患者的锻炼形式相比,跑步要更剧烈一些,这使这部分患者与众不同,但是他们中也只有6%的患者获得了最大受益。在所有运动的心梗幸存患者中,可能只有2%-3%的人达到了那个水平。

Williams博士预计在总样本的跑步爱好者中会看到相同的运动量-风险效应,如果横坐标是METS,纵坐标是事件,那么可能会显示一个倒J型曲线(inverse-Jcurve)。然而这种效应并没那么明显。他的团队所观察到的达到最大获益的患者比例要低得多,只有总样本量的1%。对这一数字,Williams博士引证了一篇基于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研究数据的报道——很可能只有不到1%的的美国人每周跑步30英里以上[2]。

作者期望可以设立一个亚组,纳入真正有心血管风险的人群,这才是研究人员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hbwh/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