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冬季心梗高发急救牢记两个12
本文特约作者:
医院副主任医师罗红
11月20日是我国“心梗救治日”。冬季是心肌梗死的高发时期,急性心梗发病急、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
我国将“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是希望公众牢记心梗急救的两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的前分钟。
遗憾的是,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中,许多心梗患者的答卷并不理想。
如何牢牢抓住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1及时辨别心梗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更长。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了。另外,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容易被忽视。
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格外警惕,医院救治,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2马上拨打急救电话统计发现,25%的心梗患者不会第一时间打急救电话,50%的医院,只有不到26%的人医院。
实际上,自送就医弊端很多!
1、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的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
2、医院的情况,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或者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
打急救电话,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赢得抢救时间。
3平静地等待救援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最好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要受刺激。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就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的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4配合医生的工作急性心梗后,留给抢救的时间很短,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分钟内。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所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支架植入和溶栓等方式的再灌注治疗,让心肌重获血液供应。因此,争取在发病分钟内进行再灌注治疗,就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尽管医生非常着急,但家属却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有些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被浪费。
来源:医药星期三
编辑:潘凌郑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zztx/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