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早期征兆和饮食预防
急性心肌梗塞
(1)了解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即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并出现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心电图产生进行性改变。90%的心肌梗塞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梅毒性主动脉炎、冠状动脉栓塞及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梗塞发病前常有明显诱因。
(2)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的危险因素越多,心肌梗塞病发的机率也就越大。
45岁以上的男性或55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高。
喜欢吸烟也是患心肌梗塞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
有高血压、肥胖、高胆固醇等因素在内的缺乏运动的人。有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作息时间不规律等生活因素的易患人群。
(3)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多见于年纪较大的人群,且多在下班后或是睡眠当中突然发病,病势往往极其凶险,但是,在发病前身体也大多会出现各种先兆症状:
胸骨下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生,疼痛难忍,持续时间长,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休息和口含硝酸甘油片仍不奏效。而糖尿病人的急性心肌梗死,却往往没有疼痛症状,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血压下降或休克。有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时血压下降,发生休克,病人这时往往面色苍面,皮肤又湿又凉,脉搏细弱而快,尿量减少,神志模糊,严重时会昏迷。
心律紊乱。75%~95%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起病1~2周之内发生心律紊乱。心律紊乱以室性多见,尤其是室性早搏,并可导致室颤。
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常在发病最初几天之内。
恶心、呕吐和上腹疼痛。
发热。病后1~3天出现,体温38℃~38.5℃,有时39℃。
(4)梗塞的预防
足够的睡眠,让心脏充分休息。
合理饮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饮食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低盐饮食;注意不要饮食过量,
不要抽烟、酗酒
注意冬季的保暖
限制运动量,保持精神平静等。
保持日常生活的安定,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
增强体质,避免感染。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白癜风会传染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zztx/1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惊人江西26岁小伙突发心肌梗死,原因是
- 下一篇文章: 紧急现已进入急性心梗高发季,常备这个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