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烟不熬夜,20岁小伙竟然突发心梗



目前,心血管疾病呈年轻化趋势,40岁左右发生相关疾病的已不少见。但令人诧异的是,近日,一名差点因此丧命的心梗患者,仅仅是一名只有20岁的年轻人!

爱运动、不抽烟、不熬夜,20岁小伙突遭心梗

小健是南京某高校大二的一名学生,平时爱好跆拳道运动,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基本没有什么不良嗜好。

大概半年前,小健在一次跆拳道训练后突感胸骨后疼痛,坐下来休息后感觉似乎好多了。但没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半年里,胸痛却如影随形地不时出现,爬楼会痛、走快了也会痛。

前几日体育课上,小健参加了米长跑测试,跑步过程中突然胸痛发作严重、浑身冒冷汗,被医院心内科就诊。到院后,小健的症状有所缓解,本以为没什么大事,却不料相关检查后高度怀疑心肌梗死。

通过心脏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连通心脏的其中一根血管完全堵塞,只能靠旁支进行供血。随后,医生为小健堵塞的血管放入了支架,改善了心脏附近的血液循环。疼痛的病症得以基本解决,但年仅20岁的小健,却需要终身服药以控制病情。

心梗不是老年人“专利”,年轻人心梗更危险

心梗发生的年轻化是一大趋势,多与现代人脑力劳动过度、社会交际频繁、睡眠时间不足、生活不规律、运动不足、肥胖、嗜烟酗酒等有关。但小健仅仅20岁,且生活方式较为健康,这么年轻就被心梗找上门确实少见,可能和遗传、饮食有一定关系。

心梗的发生十分危险,

一旦在急性发作期,

往往瞬间就能夺人性命!

年轻人的急性心梗不同于老年人由长期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绞痛,由于没有明显征兆并不易引起重视。

老年患者因为长期遭受心绞痛、心肌缺血的困扰,他们的心脏已出现侧支循环,发生紧急情况时心脏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能保证部分供血。而年轻人的心脏则没有这个能力,一旦发病,就没有其它通路,极易导致缺血性心肌梗死,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心源性猝死人群中,18-39岁的青年人占比高达43%。

早预防、早发现,杜绝悲剧发生

对于心肌梗塞的主要预防手段是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戒烟限酒、控制糖尿病等,要实时动态观察。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搬重物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其生理效应与用力屏气排便类似,是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2保持好心态

放松精神,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

3洗澡需谨慎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4注意气候变化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的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梗。每遇气候恶劣时,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如果发作怎么办?4件事,尽快做!

如果出现持续胸痛、胸闷、心前区压迫或窒息感,伴或不伴左肩背放射痛、出冷汗,那么建议最好做以下几件事:

1立刻休息

不管你是在运动、会议、工作、吃饭,立刻停止,找个地方躺下来,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地休息。同时告诉周围的家人、同事或其他人等,你有不舒服的情况,请他们照顾你。

2舌下含服急救药

如果你平时有随身带保心丸、硝酸甘油的习惯,在发生上述胸痛的时候,除了立刻休息以外,马上含服急救药,如果不能缓解,5-10分钟以后还可以重复2-3次。

3呼叫急救电话

如果上述胸痛持续不缓解,或者胸痛剧烈难以忍受,就要呼叫医院急诊救治了。医院都设有绿色通道,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立刻得到救治,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获得更多健康咨询请戳下文 

1、最接地气的夏季养生方法,只需记住四个字!

2、注意!夏天出汗多?你可能是患上了......

3、酱油有猫腻!吃了这么多年的酱油,居然还能吃错?

来源:CCTV4《中华医药》及网络

END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zztx/1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