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合并心肌梗死辅助化疗一例报道



作者:马玉洁1陈冬娜1刘娜1孙永琨2

作者单位:北京医院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医院内科2

分析结直肠癌的发病及治疗,尤其是针对直肠癌术后合并有基础疾病,特别是合并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尤其重要。本例直肠癌术后IIIC期的患者合并有心肌梗死,在治疗上选用联合雷替曲塞的方案,治疗过程顺利,心脏疾病稳定。本文就此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分享如下。

诊疗背景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中位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我国直肠癌较多见,约占大肠癌的60~75%,目前随着人民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手术治疗仍是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术后仍有20~40%的患者出现复发,因此术后根据肿瘤的分期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方案的选择更需要慎重。奥沙利铂、5-FU以及5-FU衍生物卡培他滨是常用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药物。但氟尿嘧啶类药物有心脏毒性,对于不适合应用5-FU类药物的患者,可用雷替曲塞替代。

医院内9(二)病区收治的一例直肠癌术后合并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整个治疗过程中心脏疾病稳定,肿瘤无复发,目前生存,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59岁,年2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大便表面带血,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余次,便条变细,伴肛门坠胀感,无里急后重,无腹痛、腹胀,无发热。

初步检查

年4月8日就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示:直肠距肛门2cm处近肛门口见一环形管腔1/2周溃疡型病变,大小约3cm×2cm,底覆污苔,周围粘膜唇样隆起,质脆,弹性差。病理诊断:直肠低分化腺癌。

年4月16日就诊中医院行腹部核磁检查示:1.直肠下段距肛门约4.5cm直肠后壁为主可见肠壁不均匀增厚,最厚处约1.0cm,侵犯肠腔约1/2周,肠腔略狭窄,增强扫描不均匀较明显强化。2.肠周系膜内可见多发结节,大者直径约0.6cm,左侧闭孔区可见一短径约0.7cm小淋巴结。

年4月24日中医院复阅外院病理示:直肠低分化腺癌。

手术治疗

年4月27日外科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直肠局限溃疡型低分化腺癌,可见大量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肿瘤侵及肠周脂肪,累及齿状线。上、下切缘及环周边缘未见癌。大体所见浆膜皱缩区镜下为一癌结节。淋巴结转移癌23/28(肠系膜淋巴结9/9,肠壁淋巴结14/19),另见多枚癌结节。

pTNM分期:pT3N2b(M0)。

免疫组化结果:BRAF-VE(+),MLH1(+),MSH2(+),MSH6(+),PMS2(+),AE1/AE3(3+),CD56(-),CgA(-),ki-67(70%),S(-),SSTR2(-),Syn(-)。术后恢复可。

结合患者病史、影像检查及术后病理诊断为:P直肠局限溃疡型低分化腺癌术后(T3N2bM0IIIC期),淋巴结转移23/28。

患者既往于年12月患心肌梗死,对症治疗好转。

患者术后2医院拟行全身化疗时,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梗死,但患者无心肌梗死症状,建议心内科就诊。

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心电图检查好转。年6月5日患者复查心电图示:心率67次/分,陈旧性心梗(前壁),电轴左偏,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提示:左室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心肌酶谱检查正常范围。

术后治疗

患者入院行全身化疗,化疗前行腹盆CT检查未见明确肿瘤复发。

于年6月11日至年1月23日化疗8周期,具体用药:奥沙利铂mgd1+雷替曲塞4mgd2(该方案14天为一周期)。

期间于年10月至年11月行直肠放疗25次,放疗同时给予雷替曲塞化疗2次,期间出现II度胃肠反应,II度骨髓抑制,耐受可。

患者化放疗后,每3月一次定期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心肌梗死病情稳定,至今存活。

讨论

氟尿嘧啶(5-FU)是治疗结直肠癌较常用的基本化疗药物,属于抗代谢类的抗肿瘤药物,是嘧啶类的氟化物,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抑制DNA的合成。联合亚叶酸钙可增加5-FU的抗癌作用。但在临床上5-FU的不良反应(如静脉炎、黏膜炎、溃疡、腹泻、心脏毒性等等)也很常见,特别是心脏方面的毒性,越来越受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stj/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