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进行时心梗患者各时期运动指导



8月5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不仅在里约,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掀起了运动潮。然而对于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如心肌梗死患者是否能够参与运动吗?如果可以的话又该如何运动?下面我们总结了资料来与大家谈一谈。

1心梗患者运动的风险

心肌梗死患者不恰当的运动会存在很多风险,心脏过度损伤将会带来风更多危害,如危险的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等情况等,甚至引起心源性猝死。因此,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更需科学谨慎。

2心梗患者需要运动吗?

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或者少动会导致全身功能废退,以及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而运动康复可以纠正机体的废退状态。

跑步是锻炼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即使是竞技水平的赛跑,在急性心梗(后早期也是一种很好的恢复甚至改善身体状态的方式。

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与未达到指南推荐最小运动量的个体相比,达到这一运动水平的个体5年内死亡或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28%~50%,在心梗及心衰等预后中也存在类似规律。

3心肌梗死患者如何运动?

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是带病状态,运动强度过大将导致不良后果发生,运动强度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因此,医院专业的心脏康复医生来指导运动,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讲,不同的时期应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

1.心肌梗死急性期(心梗发病48小时内):

指的是心肌梗死监护室或做完支架手术后阶段,这个阶段活动量要求低一些,主要是上下肢的被动运动,应由专业的康复师来执行。

2.亚急性期(心梗发病3~7天):

回到普通病房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在监护下行室内或走廊内步行运动。完成心肺运动试验评估。

3.出院早期以及门诊康复(出院到心梗后3个月):

此期紧随着出院后的康复期,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检测出患者的无氧代谢阈值(AT值)来制定患者的运动处方。

对无并发症、无心绞痛发作、无心律失常持续存在、无血压下降或出现心前区不适、气短气喘等症象病情稳定的病人,可逐渐进行0.5~1.5个代谢当量的身体活动。患者可在家人的帮助和监护下,进行轻微的日常自理活动或卧位呼吸操、肢体远端活动、关节屈伸练习。。

4.维持期或稳定期(心梗3个月后):

此期患者相对稳定,按照医生制定运动处方每周3~5次运动,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4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形式

目前主张心肌梗死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简单来说,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

尽量避免无氧运动如短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俯卧撑、潜水、肌力训练(长时间的肌肉收缩)等。

然而,有一项队列研究提示,对有些心脏受损且在恢复期的患者而言,体育锻炼也需要一个“度”,以确保心血管安全性。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心血管死亡率就可能会再次攀升。

5心梗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1.运动强度

如果有专业医师制定好运动处方,我们可以按照医师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执行,但是如果运动过程中我们出现胸闷、气短、头晕或者其他不适感觉,应停止,避免过于「坚持」。

2.注意运动时间,锻炼宜晚不宜早

「闻鸡起舞」是大多数人的健身习惯,但对于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这个习惯却很容易引发危险。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在一天24小时中,每天上午6~9时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都多在上午9时左右发生。

鉴于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体育运动最好避开心脏病发作的「清晨峰」,以安排在晚上或下午为好。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黄昏时分为佳。

总之,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我们应鼓励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回归社会。但需由专业的心脏康复医师给予指导,切忌盲目的、跟着「感觉走」的不适宜运动。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精选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非常感谢。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stj/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