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激水平或解释女性心梗后恢复较男性差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一项新研究发现:心肌梗塞(MI)恢复期的年轻和中年女性的主观应激水平比相同情况下的男性要高,这种高压力水平与较差的愈后恢复有关[1]。相关研究发表在年2月9日的《Circulation》杂志。
研究者说:家庭冲突,人身伤害,或亲朋好友患病,都可能引起较高水平的心理应激,这些心理应激或许解释了急性MI后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难挨。
此项研究的首要研究人员,耶鲁大学药学院XiaoXu博士说:“研究开始时,我们便假设女性压力水平较男性高。即使是在美国全国成年人群体中,女性也趋向于比男性拥有更多的压力。我们可以确定,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性别差异也具有相似的模式。同时,我们可以证明,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基线压力水平和1个月恢复程度有很大关系。”
Xu博士说,对压力的基线水平进行适度调整后,1个月恢复水平的性别差异也变小了。“这意味着精神压力的基线差异可能,至少是部分原因,造成了不同性别间恢复水平的差异。”
可惜女性比男性压力大
该研究中,基线自我感知心理应激使用14项感知应激量表(PSS-14)进行评估,另一项小测试询问参与者对自己过去几个月生活的感觉是“不可预知的,无法控制的还是超负荷的”。恢复是基于患者特征性心绞痛和总体健康状况的改变,例如急性MI一个月后的症状,功能和生活质量。
急性MI一个月后,参与者报告整体健康和特征性心绞痛都得到改善,但调整多元变量后,不同性别的恢复程度差异显著。纵观全部评估手段(包括心绞痛频率,心绞痛相关-体力限度,心绞痛相关-生活质量,包含体能和精神的简易健康调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等)女性恢复程度较男性差,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当研究者调整基线心理应激水平时,性别差异减小,但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一项分析比较低主观应激水平个体的研究中,具有中等或较高压力水平的个体,其心绞痛频率和多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示恢复较差。并且基线压力对恢复影响的这种效果在男性与女性间无差异。
Xu博士说:“我们的发现强调了心理压力的重要作用。”她强调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因为我们观察到的关联不意味着与男性相比,女性“压力水平”和“急性MI后恢复情况”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另外,她指出这项研究只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stj/2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策略
- 下一篇文章: 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保护心肌,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