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神山的数月抗疫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徐
医院隔离病房中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究竟是什么样的?
长程动态心电监测设备的应用对于隔离舱内的患者急救有怎样的实际意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应怎样诊治合并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新冠肺炎患者?
在举国驰援武汉的艰难抗疫时期,复旦医院50余名医护人员赶赴一线,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贡献了宝贵的一份力量。在每日与前线同事连线的过程中,驻守上海的徐迎佳教授也目睹了援鄂医务工作者数不尽的辛酸与汗水,并感叹道:“其中的艰苦是我们这种行医多年的医生都难以想象的”。年3月26日,《门诊》小编在风雨中奔赴复旦医院,与徐迎佳教授面对面交流,听她娓娓讲述这抗疫数月的付出与收获。长时间隔离状态下
发生了哪些变化
COVID-19REMOTEINTERVIEW
《门诊》:疫情期间,合并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极易病情加重,新冠病毒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或加重;对于合并心律失常的新冠肺炎患者而言,长程动态心电监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长程动态心电监测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具有怎么样的积极意义?
徐迎佳教授:自去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至今,临床上对这一病毒的认知一直在不断完善。从各方数据来看,新冠肺炎患者大多仅为轻症,但重症发生率仍在20%左右。感染该病毒的患者多数合并心血管疾病,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心律失常。临床上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众说纷纭:一为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多为高龄,高龄人群中合并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本来就较高,这就导致了新冠肺炎病例中该类人群占比增长;也有推测,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许原本就对新冠病毒有更高的易感性。
临床病理分析证实,新冠病毒对患者肺部组织的侵害最为显著,往往会引发低氧症,致使心血管疾病恶化;对无心血管病史的年轻患者而言,持续低氧也会造成心肌损伤,诱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
针对以上情况,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乃至长程动态心电图监测非常有意义,通过这些监测,临床医师能更早发现、识别心律失常,继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尽管这一操作并不能逆转患者病程,但对其走向能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时下由于对新冠病毒缺乏充分的了解,临床上通常会采取隔离观察措施对医患进行防护。在长时间的隔离状态下,人的心理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心理状态与心律失常一直息息相关,很多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就是心慌、心悸。部分医护人员在隔离时间过长时都会出现类似情况,更遑论那些处于隔离病房之中的患者;在较长的隔离期内,患者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恶化。当然,其中一部分纯粹是心理因素作祟,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确实发生了器质性变化。因此,对于院内隔离的患者,如何及时排除和确诊心律失常,而又不导致心电图室医生或心内科医生暴露在病毒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另外,对于院外慢病患者,或是居家中老年人群,发生了疑似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导致焦虑,医院医院普通门诊疫情控制暂时性关闭,如何及时排查或确诊,让老百姓安心,也是此次疫情带来的临床新挑战。这方面表现的鉴别、处理有赖于医疗级别的客观数据的支持,传统的10-30秒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此情况下就显得有所欠缺,监测时程可达14天甚至30天的动态心电记录仪则可很好地筛查识别无症状或隐匿性心律失常患者,比如长程动态心电记录仪(越光?普氏贴心?),可在不充电情况下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最长达30天的动态心电图记录,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无遗漏;临床上设备操作相对简单,患者佩戴依从性较高;软件对长程动态心电数据也提供较为全面的各类心律失常辅助分析处理和提示,心电图医生或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对全息数据进行查看和审核并出具诊断报告,既能保证动态心电数据处理的质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更避免了心内科医生暴露在病毒环境。进入隔离仓如此“周折”
有效应用长程动态心电监测值得考量
COVID-19REMOTEINTERVIEW
《门诊》:您团队作为复旦大学附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坚守在医院救治重症患者;请问对于重症患者而言,通过长程动态心电监测心律有怎样的意义?对于新冠肺炎合并心律失常或房颤的患者,您认为应如何处理?
徐迎佳教授:此次抗疫过程中,我院共派出50余名医护人员前往医院支援;援鄂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内的工作负担,与我们普通病房的日常工作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其中艰辛是我们这些行医多年的医师无法想象的。为确保医护人员安全,每位进入隔离舱的医务工作者都必须穿三级防护,每隔4小时必须进行一次换班,并尽量减少自身的暴露时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身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所面临的体力考验也愈加严峻。同时,这种防护的准备工作非常费时,医护人员通常需耗费近20分钟时间才能完成入舱。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如若突发紧急事件,医师必然会在入舱准备上耽误大量宝贵的抢救时间。面对此类情况,如何有效应用长程动态心电监测,是非常值得考量的问题。
由于所有入舱设备都是只进不出,若为重症病房中的每位患者都配备常规心电监护仪须付出巨大经济代价,显然不切实际。相较于传统心电监测设备,越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此次援鄂医疗的20台“越光?普氏贴心?”长程动态心电记录仪,的确更适合于隔离舱内应用,不仅是可穿戴式心电和心律失常的诊断级设备,且同时兼具便捷性(普通医务人员或患者均可进行设备操作)和经济性,而且提供较为准确和全面的心电数据提示性预处理,在减轻心电图医生工作负担同时,可以让心内科医生远程查看数据,避免与病毒高危环境的接触。在这类设备支持下,临床医师能更好地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实施分层管理,及时地进行干预治疗。软件系统不仅支持日常临床诊断工作,也支持对所有患者心率和心律失常各类信息统计分析,简化了在此基础上的后续科研工作。目前我们在雷神山使用的长程心电图有实时的,也有回顾性的。在一例回顾性长程心电图监测的患者中,我们发现住院期间有多次阵发性房颤发作,再次询问病史,患者表示一直有心悸等不适,但未明确诊断;我们根据患者的长程心电图表现,加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患者已出院,我们电话随访了患者,加药后患者症状有了明显改善,患者很开心,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无意中解决了困惑患者多时的心病。在当前新冠病毒肆虐的态势下,为减少暴露风险和接触时间,临床医师的一切治疗操作都应尽量精简,即使是我们五院的胸痛中心,现在也很少进行急诊介入治疗,一般都考虑溶栓,在医院更是如此。对于合并心律失常或房颤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医师不仅应尽量给予保守药物治疗,更应防患于未然。新冠病毒导致的持续低氧使患者心脏承受的压力成倍增加,多项研究已对此类心肌损伤予以了证实,而心肌损伤的必然后果就是心律失常。因此,对于出现心肌损伤的患者,临床医师宜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或预防心律失常的药物。此外,在驰援武汉的4万余名医务工作者中,心脏科医护人员占比并不大,实际上医院也无法确保每一批值班人员中都有安排心脏专科医师。故相较于临时寻找心脏专科医师对突发严重心律失常事件患者进行抢救,在收治早期即进行分层管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更为积极有效的策略。假设疫情卷土重来
我们能应对自如吗
COVID-19REMOTEINTERVIEW
《门诊》:以您为主要研究者的临床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心律失常筛查”已通过快速审查,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此次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目的?
徐迎佳教授:疫情爆发至今,我国国内注册开展的临床研究已达余项,但心脏相关研究并不多。相较于年的SARS疫情,新冠病毒的波及范围更广,致死病例更多,SARS与之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此外,当年SARS疫情在夏天到来之后就突然完全消失了,相关临床研究和疫苗研发工作也随之中止。
从目前全球疫情蔓延态势来看,新冠病毒短期内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小,极有可能夏季过去之后再次大规模爆发,因此,全球医务工作者都要有持久战的准备。在此背景下,临床医师的准备工作越充分,病毒卷土重来的时候就更能应对自如。基于这一考量,我院设计并申请了这一临床研究项目。
新冠病毒在造成肺功能衰竭的同时,也会损伤心功能;临床上要准确鉴别患者为心衰还是肺衰竭,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我院援鄂医护人员收集并整理了危重ICU病房中部分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以尝试对上述两种病况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我院也欲探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律失常发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目前该研究已顺利纳入数名患者,我们希望援鄂医疗队在撤离医院之前能收集到更多宝贵的临床病例。疫情爆发之初,一线医务工作者仅救治患者就已精疲力尽,根本无暇深入开展各种临床研究,这也是目前处于疫情中的各国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我国疫情目前已明显缓解,藉此喘息的时间去收集更多病例,开展更多临床研究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除了前面提到的隔离患者的症状排查,疫情控制下居家人群的症状排查,对于出院康复的新冠患者如何进行长期心脏和心律失常监测,解决患者焦虑顾虑的同时避免心内科和心电图室医生受病毒感染风险,都是值得临床考虑的问题。采访最后,徐教授感慨道,在目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大势下,个人的力量真的非常渺小,但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竭尽所能为抗疫工作添砖加瓦,每一份努力都能汇集在一处,一定会凝聚成更为强大的力量,助我们披荆斩棘!专家介绍
徐迎佳
复旦大学附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国内主要心血管病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年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并于-年、-年分别赴新加坡、美国进修心脏病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介入心脏病学和介入心脏病影像学,具有相关领域丰富的临床和研究经验。小贴士年3月25日,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
1.信立泰与越光医疗签订《产品经销协议》,获得越光医疗动态心电记录仪、房颤患教机及新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前述产品的迭代升级产品及其他在研产品)在中国市医院终端的独家经营权。2.信立泰与越光医疗及其股东签订《增资协议》,通过增资入股,获得越光医疗9.43%股权。信立泰近年来在完善药物板块的同时,着力打造医疗器械板块,计划涵盖四大领域(脑血管、心血管、心脏实体、外周血管)、六大科室(神内科、神外科、电生理、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的心脑血管系列产品,与信立泰优秀的药物产品形成药械协同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提升信立泰在各领域综合解决方案的地位与实力。此次增资入股上海越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暨获得该公司的产品代理经销权,是信立泰继全资控股苏州桓晨、深圳科奕顿生物医疗及北京雅伦生物工程公司,以及战略投资成都锦江电子、金仕生物科技(常熟)有限公司及瑞士MA公司之后,又一推动信立泰医疗器械板块快速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stj/10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死急救40分钟他们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