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心肌梗塞后是不是需要进行参与医治
心脏:心肌梗塞后是不是需要进行参与医治
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根据病发情况,又可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腐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产生梗塞,从而造成心肌急性的严重缺血,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者会产生心肌梗死。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如果胸痛产生在12小时(尤其是6小时)之内,最早开通冠状动脉梗塞是最主要的医治措施之一,而在这些医治措施中,参与医治优于静脉溶栓医治。但是,对已梗塞一段时间(也即陈腐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是不是需要参与医治,主要取决于病人的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一步肯定参与医治的必要性和参与手术的可行性。
“必要性”是指是不是有进行参与医治的必要,这取决于是不是有存活心肌。从理论上讲,血管梗塞后12~24小时后,缺血的心肌就会完全坏死或梗死,对一个心肌完全梗死的病人来讲,针对梗死血管再进行参与医治的意义不大,虽然开通血管也没有甚么坏处。而在实际情况下,常常还有少部份心肌存活但仍处于严重的缺血状态乃至濒临死亡,主要见于心肌梗死产生时出现冠状动脉梗塞部位的再通(如血栓溶解、冠状动脉痉挛消除)、侧支循环的构成、或反复发作严重缺血使心肌对缺血产生一定的适应(又叫缺血预适应)。
下面的一些表现提示可能有存活心肌的存在:病人心肌梗死后仍有胸痛、胸闷症状;冠脉造影显示梗死部位的冠状动脉未完全梗塞或有通向梗死心肌部位的侧支循环存在,还有一些特殊的放射性核素检查也可以用来判断有没有存活心肌。只要有存活的心肌存在,临床上病人梗塞后仍有胸闷、胸痛症状、心功能不全、病情不稳定的,还是应当积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参与医治或是冠脉搭桥手术。还要指出的是,心肌梗塞后病人再出现胸痛等症状并不一定是原来梗塞部位依然存在缺血心肌,还有可能是其它没有梗塞的血管也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医治不单纯是解决梗死部位的血管,更重要的是还要解决已产生严重狭窄但还没有梗塞的血管。对梗塞面积小、梗塞后心功能好、病人没有任何不适表现的,可以斟酌单纯进行药物医治,但千万不能以为病好了而不采取任何医治。根据国外的研究,单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者,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伴完全闭塞者,冠脉开通后的病死率都明显下降,心功能得到改良。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心肌梗死后的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参与医治还是应当更积极一些。
“可行性”是指参与获得成功的难易程度,这很大程度上由取决于冠状动脉病变是不是为完全梗塞的病变和梗塞时间的长短,其次是冠状动脉是不是存在严重的钙化、曲折等病理情况。虽然我们采取特殊的导丝等材料已明显改进了慢性梗塞血管开通的成功率,但是对已长时间(擅长半年)、完全梗塞闭塞的血管来讲,仍然存在参与医治的难度大、成功率相对较低、费用高、手术时间长及开通后的再狭窄率较高。而对冠状动脉没有完全堵死的病变,参与医治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手术,成功率高、风险低。
总之,对心肌梗死后病人是不是进行参与手术,取决于手术所能带来的好处和风险的比较。对获益小、风险大的病例,如病人心肌梗塞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或不能肯定有没有存活心肌,而血管梗塞的时间又比较长,不应采取参与手术。对获益大、风险小的病例,如病人心肌梗塞后仍有明显症状,而血管梗塞的时间不长或没有完全梗塞者,应积极采取参与手术。对获益大、风险也大的病例,医师决策起来困难较大,如病人心肌梗塞后有明显症状,同时血管完全梗塞的时间又长,是不是采取参与手术或冠脉搭桥手术,取决于医师的手术经验和对病人病情的掌控。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本转载出于向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传递更多信息、增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其实不意味着本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参与人士认真鉴别。如转载稿触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干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发的后果,本平台不负任何。)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儿童白癜风的危害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fzl/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基因检测之“肥厚型心肌病”
- 下一篇文章: 别把心梗当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