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心梗,但医生提醒3类人吃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本品为水杨酸的衍生物,经近百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酸痛及痛经效果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风湿痛等。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和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经水杨酸乙酰化而得: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82℃反应40~60min。降温至8~82℃保温反应2h。检查游离水杨酸合格后,降温至3℃,析出结晶,甩滤,水洗甩干,于65~70℃气流干燥,得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治疗监测的主要实验室方法有:血小板聚集检测、血小板指数、尿液-脱氢-TXB2检测、流式细胞术等。
小剂量(75-50mg)阿司匹林是预防血栓的基础性药物。它能够阻碍血小板互相牵手壮大,从而将动脉血栓扼制在起点。
不过,阿司匹林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3类人不宜吃,否则会带来危险。
下面,"问上医"就为您详细解答。
哪些人需要吃阿司匹林?体内容易出现动脉血栓的人,需要长期低剂量(75-50mg/日)服用阿司匹林:
做过支架手术、封堵术、射频消融术等心脑血管手术;
确诊为冠心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患者,
年龄大于50岁、肥胖,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
未来十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于0%的。
这3类人不宜吃阿司匹林,吃了是找病()容易过敏的人群
过敏体质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因其可诱发皮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黏膜充血等过敏反应。其中又以哮喘最为常见。
如果在服药后出现上述过敏症状,应该马上就医。
(2)有自发出血倾向的人
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这种作用本身,就已经表明了阿司匹林有导致出血的风险。
口服阿司匹林期间应该注意皮肤、牙龈有没有出血点,并且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注意:平时有“自发”出血倾向的人,如牙龈或皮肤经常出血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3)消化道不适者
阿司匹林会直接刺激胃粘膜,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呕血、黑便等不良反应。
可在替换为肠溶片后观察,若依然存在上述副作用,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猜你还想看:
一旦开始吃阿司匹林和他汀,是不是就需要一辈子吃
得了高血脂怎么办?医生强调:别担心,常吃5种食物血脂会更安全
降血脂只能吃他汀药吗?医生:除了他汀,这7类药也能调节血脂
血液粘稠者,晚上睡前甩0分钟,疏通血管不粘稠!
大月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jbtx/9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肌梗死的救治的四个门槛,这个视频消失会
- 下一篇文章: 关于2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这些你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