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原因初探之三劳累死的阴影笼罩着中



昨天的医学界传出新闻,医院一个年仅29岁的外科医师猝死。医院也传出噩耗,一位儿科主任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听到这些消息,令人感觉十分痛心,为什么连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也会出现劳累死呢?

自从负责全院的总值后,经常可以在急诊室看到生离死别的场面,令人心酸。最难忘的一个镜头是碰到猝死的中年人和他的家属,那天是我值班,晚上12时左右,急诊室的医生急呼我过去看一个病人,到急诊室后急诊室的医生告诉我,刚才出车到这中年病人家中时,病人已经没有心跳呼吸了,现送到急诊室经抢救还是没有心跳呼吸。我赶快叫麻醉科的医生来帮忙气管插管保持气管通畅,继续予心外按压,推注呼吸兴奋剂及强心针。不久病人的家属来到急诊室,我们仔细地询问病人既往的病史,但病人家属否认病人以前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等。看到在抢救的中年病人一点反应也没有,病人的妻子和两个儿女急得大哭,其妻子歇斯底理喊着病人的名字,想通过喊声使病人起死回生,其场面令人泪下。但病人猝死太突然了,况且来急诊室时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即使我们下了很大努力,最后还是没有办法挽回这病人——可怜一家子顶梁柱的生命。

当我在百度中键入“猝死”搜索一下,把我吓了一跳:在全国累死的人还真的不少啊!看:

*年,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25亿元的均瑶集团原董事长、著名民营企业家王均瑶突患直肠癌英年早逝。38岁的他,在去世前不久,还雄心勃勃地准备创办自己的航空公司。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累死的!

*年4月6日,正在外景地忙于拍摄新片《理发师》的陈逸飞突然病倒。医院不几日,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撒手人寰。

*年,37岁的腾讯网女性频道编辑于石泓因脑溢血去世,亦传与工作劳累过度有关。

*年4月12日晚,一条“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的微博在网上流传,在万人转发、评论中我们得知:一个长发披肩、笑容迷人的美丽姑娘,25岁的美女硕士潘洁不幸去世了。去世原因,则可能是过度疲劳导致身体虚弱,在身患病毒性感冒后,由于工作繁忙和自己的疏忽,没有好好休息,更没得到及时医治,最终诱发急性脑膜炎,不治身亡。

*今年6月才从中山大学毕业,之后成为“百度地图”一名技术研发人员,没想到,上岗仅有四个月,却在近日因心脏衰竭而亡。死者林海韬的为何而死引发了网友诸多猜疑据其生前发表的微博发现,死者工作繁忙,曾48小时不休不眠,一众网友直指其是“过劳死”。

*年7月,淘宝店主艾珺因忙于进货上架,连续通宵熬夜,在睡梦中去世,年仅24岁。

*年10月21日,名为“小彩衣柜”的皇冠级淘宝网店店主——29岁的许文俊因过度疲劳不幸去世。当日,许文俊开车去工厂补货,在返回的途中因身体不适靠边停车,后有人报警叫来救护车。医生未给出其明确的去世原因,只是告诉家人,这是由“疲劳过度”导致的——许文俊的生活确实可以称得上“疲劳过度”:每天凌晨两点多才睡,早上八九点就开始工作。

*年5月13日,北京一名连续加班一个月的24岁年轻人突发心脏病死亡;5月15日,福州又一名年轻的IT公司员工因过劳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意外死亡。

还有彭作义、杨迈、汤君年……这一长串名单上的每一位,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拥有无可限量的美好前景,但都因为劳累,绷断了生命之弦,在人生的黄金年华便早早逝去,不由人不扼腕长叹。

现在,报纸网络报道连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也连续出现猝死的现象,就更加使人悲哀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如猝死的麻醉科医生由于科室医生少,必须长时间工作,而猝死的门诊医生一天应接诊大量病人。如果连救人的精英都面临猝死的威胁,这个社会就确实令人悲哀了!

网络报纸不时可见到我国工薪一族因过度劳累猝死的报道,有报道称,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每年有60万过劳死。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灾难大国。“过劳死”,对于职工个人或是职工家庭来说都是一种灾难;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也指出,中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为什么会这样呢?

“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过劳死”症状体征标准包括以下:症状标准●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失眠症状普遍存在,多梦或早醒;●头涨、头昏或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兴趣减退或丧失;●性功能减退;●低热;●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体征标准●低热,口腔温度37.5℃~38℃;●可触及小于2厘米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压痛;●咽部充血,但无明确扁桃体炎症;●未发现其他引起疲劳的疾病体征。如果同时具有以上2项主要标准、2项体征标准和6项症状标准;或累计具有8项以上单纯的症状标准,即可确诊为疲劳状态。危险症状研究者认为;在以上16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

在医学上并没有一种直接称为“过劳”的疾病,“过劳死”是劳动者因为长期超时、超强度的工作导致积劳成疾所致,是一个长期积累而对身体造成损伤的慢性过程,因每一个人个体差异的不同、疲劳积蓄度会以各种可能的症状作为其表现形式,难以用一个标准化的、非跟踪性的指标来诊断测定。平时很健康没有发现什么症状,特别是年轻人,但可能因长期加班、夜或超强度劳动导致身体不能承受引发机体心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我国改革开放后,和世界接触增加了,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加工厂,虽然换取了大量外汇,但这些都是拿中国劳动者的身体作为代价来换取的,故过劳死的现象愈演愈烈。

从自由基理论来说,人体在劳动工作过程中,人体内线粒体负荷增加,会产生大量热能,同时也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这些多余的自由基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平时我们总是说要劳逸结合就是这个道理,但是由于我国对劳动者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无良老板任意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挣取更高利润。劳动者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疾病,但如果长期高强度、高负荷劳动,人体就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如果不能及时清除这些自由基,就会对机体的组织细胞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引起疾病。

年初以来,“过劳死”便成为台湾媒体曝光率频密的一个词汇——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有多起疑似过劳死案例发生。过劳死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年3月24日,台湾“劳委会”翻修“劳动基准法”(以下简称“劳基法”),大幅提高雇主违反“劳基法”的罚则,预计将达现有标准的3到5倍。其中,外界高度的超时工作问题,雇主若被查获,最高可罚20万元(新台币)。此外,台“劳基法”此次翻修同时增订条款,将公布违法企业名单及负责人名单。违规厂商及负责人名单除在地方政府公开张贴外,还将登录在“劳委会”网站,提供外界查询。“劳基法”明确规定,劳工正常工作时间连同加班,一天不能超过12小时;加班时数一个月不能超过46小时。它保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使他们不会因过度劳累而产生疾病。

中国人有句老话说:年轻时用命挣钱,年老时用钱买命。但我想用命肯定是可以挣到钱的;但钱再多就不一定能买回老命。呼呜!我想告诉中国人,我的同胞们,赶快觉醒吧!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并不是错误,而是身体休息的一个机会。劳累过度而死的事实经常发生,但很多人为了金钱、为了名誉,或者为了某种目的,总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拼搏。这种在过去认为是有毅力,或者是“轻伤不下火线”的观点都应该改变。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身体损害了能重新再来吗?怎样预防我国“劳累死”呢?或许懒惰是最好的逃避方式。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懒惰是个贬义词,我国一直崇尚“轻伤不下火线”这理念,春节期间,火车站人满为患,肯定有一个生病的列车员在哪里指挥;灾难面前,肯定有一个生病的村镇干部顶着病痛指挥别人转移;高考期间,肯定有一位生病的老师轻伤不下火线,忍着胃痛或其他部位疼痛为学生辅导、批改作业。面对这种情况,你懒惰起来吗?懒惰能宣传吗?

而对于医生这职业来说,更不用说懒惰了,大医院的医师每天必须无条件值班,诊治门诊病人,除非你不出名。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的医生必须每天面对看不完的病号,做不完的手术,故有时只能硬撑着,这样的医师身体能健康吗?这也是医师容易猝死的原因。

在外国,政府部门是不让你太劳累的,工人有一定的工作时间,医生每天只能看一定数量的病号。从医生角度来看,这有利于医生的作息时间,为医生身体健康负责;从病人的角度来说,是为病人负责,因为一位疲劳了的医生怎能为病人看好病呢?在德国一对父女保健专家合著的《懒惰之乐》一书中说,人开工在生的生命能量是有限的,避免运动和压力,限制自己的抱负,可以放慢能量的消耗速度,从而延长寿命。作者宣扬懒惰之乐,认为懒惰才是长寿的关键!这不能给我们启发吗?

注:本节摘自:

请各位朋友帮我转发,让更多人了解这本书,拜托了。各位朋友如需要购买,可以联系:

1,璇子微店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白殿风病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jbtx/8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