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壁心肌梗死一例



病例:男,58岁,胸痛6小时。

1、患者的心肌梗死梗塞部位是?

A、前间壁B、前壁C、广泛前壁D、下壁E、后壁F、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患者最应完成的检查是?

A、心梗标志物B、冠脉造影C、心脏超声D、心脏磁共振E、电解质

3、患者的临床预后如何?

A、良好B、一般C、差D、极差E、死亡

这是一例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心电图诊断的主要依据是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形成,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患者有胸痛症状,进一步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阳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因此,这位患者在门诊最应完成的检查是冠脉造影,而且胸痛尚6小时,处于急诊PCI治疗的黄金时期,下壁的血液供应可以来自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研究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罪犯血管和心电图有一定联系,可以初步判断罪犯血管,例如Ⅲ导联ST段抬高程度Ⅱ导联可以判断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

在当今的时代,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应该奔着四个目标去思考:

①诊断是否正确?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是否确立?

②如果患者确为急性心肌梗死,是哪种类型的心肌梗死,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亦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落实到具体患者,有时心电图诊断还颇费脑筋。

③通过阅读这份心电图,我能初步了解罪犯血管是何处吗?当然,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你阅读有关冠脉造影的心电图分析研究,一些综述性文章、课件和网络教材,现在垂手可得,如果你还不了解,可以自行查阅。注意一个学习的重点,掌握大致分析原则即可,一些过细的分析原则容易让人混淆,而且临床价值不大。比如,一些研究通过心电图某几个导联ST段压低的程度总和去推测罪犯血管,过程繁琐,作为研究尚可,临床适应用差,在急诊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你没有时间去计算心电图参数。

④预后判断,包括患者住院期间短期的预后判断和长期预后判断。

按照常识,下壁心肌梗死不涉及左心室主要部分,患者预后应该相对理想,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极差,甚至在院内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患者基础身体素质(例如年龄、性别、体质等)、合并疾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社会环境等。

这份心电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下壁导联心肌梗死时,如果合并胸导联广泛性ST段压低,提示患者临床预后极差,甚至住院期间死亡。在笔者最早学习心电图的时候,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教科书告诉我们是一种“对应性心电改变”,仅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现象。

实际上,现在越多越多的证据表明,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患者系多支冠脉病变,预后差。一些研究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V1~V3导联ST段压低,系镜像性改变,而V4~V6导联ST段压低提示多支冠脉病变,如果这些导联ST段压低程度甚至高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程度,患者死亡率高。临床上,这些导联的ST段压低可以同时出现。这些研究结果也可以解释一些临床现象,比如一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不仅存在下壁心肌坏死,还存在左室前壁、侧壁心肌缺血,左室功能肯定明显差于单支冠脉病变引起的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回头看我们的病例,V2~V6导联ST段显著压低,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这里患者临床预后差,实际上,这例患者年龄并不大,入院后虽然开通了罪犯血管,但左心功能持续性恶化的病程走下去,最后在住院期间死亡,死于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

管理员:南南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jbtx/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