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4人,3人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会遗传吗



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pf.39.net/xwdt/181005/6562617.html
年,9月15日,晚上10:00

王医生,我爸就是你抢救的,还有我弟弟,躺在病床上的老陈,强忍着疼痛,说着。

王医生:嗯,知道了,不说话了,我们去做个造影,看看哪个血管堵了,通开就会不疼了。

老陈:都听王医生的。

这是前天晚上我们抢救老陈的过程,老陈今年59岁,平时有糖尿病,但不吃药,只是饮食控制,平时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但昨天吃完晚饭突然胸痛大汗,胸闷憋气,因为老陈的父亲十年前得过一次心肌梗死,老陈的弟弟三年前得过一次心肌梗死,所以老陈有一定经验,马上拨打。

给老陈做完造影显示右侧大血管堵塞,左侧大血管严重狭窄,我们打通闭塞血管,患者期间血压偏低,我们升压治疗,术后老陈病情稳定。

送回监护室,一堆家属围着王医生,问这问那,其中老陈放过支架的弟弟也来了,非常感谢王医生,说老陈是他哥哥,指着旁边一位说这是我二哥。十年前放支架那个是我爸,我爸去年没了,我放了支架,我大哥支架,就剩我二哥没事。

看着那个唯一没有心梗的陈家老二,和他们一样,都很胖!

年,10月

又是这个医生,上次抢救我爸就是你,一个家属一边拉着我,一边说,并指着躺在床上的患者:“这是我弟,心梗了,7年前我爸心梗你救的,你受累了!”

这就是3年前,老陈在抢救他三弟的时候,说的话。等到他三弟病情稳定的时候,王医生肯定给他们说过:你们家有家族史,现在都40来岁了,赶紧查查看有没有三高,如果有一定要控制;并且一定要控制体重,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定期查体。

可是我们所有的人都一样,好了伤疤忘了疼;等到患者出院,都不一定能做到很好的健康生活和规律吃药;更别说没有病的人。

就这样,老陈并没有听进去王医生的话,于是3年后,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大夫,大夫,赶紧赶紧,我爸不行了。

这是当时老陈在喊,当时陈家老爷子发生了室颤,王医生电击除颤救过来的;老爷子因为病情危重,在监护室住了10来天,病情才好转,当时不能支架,后来建议老爷子去搭桥了。

当时,告诉他们,老爷子要按时吃药,尽可能去外科咨询,看看啥时候能搭桥。老爷子后来怕开胸也没搭桥,结果猝死了。

无巧不成书,不知道和陈家父子为什么这么有缘......

年,9月15日,我又抢救了陈家老大。

为什么父子四人,三人都得了心肌梗死?心脏病遗传吗?陈家二哥以后会不会心肌梗死?

我们先看看心肌梗死和遗传有着直接关系!

最新《实用心脏病学》,清楚写到,动脉粥样硬化有家族遗传性,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那就说明教科书也说明心肌梗死有一定的遗传关系。所以陈家父子三人都放了支架,和遗传有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人体不同的基因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基因型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疾病。

其实三年前陈家老三得心梗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哥几个,你们都有高危因素,需要早点预防。

那么这种遗传性很强的心肌梗死,能不能预防?怎么预防?

首先我们肯定,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父母,也就是目前我们改变不了基因,父母年轻时有得过心肌梗死的病史,那么孩子们得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更应该预防。

当时我就告诉陈家兄弟,遗传我们改变不了,但你们的生活估计也很相似,我们能改变生活。你们哥几个,和老爷子生活了几十年,你们的生活几乎和老爷子一样或很相似。比如说饮食方面,你们一大家都喜欢目前这种饮食,几乎就是高盐高油,而高油高盐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大根源之一;比如抽烟喝酒,老爷子抽烟喝酒,老陈哥三都抽烟喝酒;比如老爷子比较胖,这哥仨都胖,而且都不运动。也就是陈老爷子不但把遗传基因遗传给了孩子,还把各种生活方式传给了孩子。

孩子们经过了四五十年的这些不健康生活,加之遗传基因,双层叠加,就会导致心肌梗死的高发。

尤其对于陈家二哥,是目前唯一没有心肌梗死的陈家兄弟,更应该预防,他几乎占全了所有的高危因素,包括家族史,抽烟喝酒,肥胖,不运动,高血压,高血脂不控制等等。

如果现在不控制,那么陈家二哥心肌梗死是迟早的事,好几个人问王医生他们家到底怎么办?

必须从现在开始健康生活,戒烟戒酒,坚持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控制体重,控制三高。虽然陈家二哥已经50多了,改变已经形成的损伤,几乎不可能,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三高,肯定能有效预防。当然如果有心绞痛必须马上就诊,正规治疗。

最后王医生告诉他们,你们这一代,已经这样了,只能与疾病和平共处,最主要是下一代,下下一代,必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已经把基因遗传给了儿子孙子,再不要把老陈家的生活方式传给儿子传给孙子。要不然,再过十几年二十年,陈家下一代又会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代。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jbtx/1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