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1TALOSAMI研究急性心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529/9004454.html
根据目前的临床指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12个月,即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优先推荐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相比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起效更快效果更强,但出血风险也更高。既往研究显示,AMI患者早期(30天内)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最高,而出血事件风险在治疗维持阶段(PCI术30天后)仍很高。因此理论上对于PCI术后稳定的AMI患者,DAPT降阶治疗(即将替格瑞洛换为氯吡格雷)可能是有益的,但缺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TALOS-AMI研究旨在分析PCI术后稳定的AMI患者DAPT降阶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本研究领域中最大规模的临床随机试验。作者: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法

ACC.21|TALOS-AMI

TALOS-AMI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纳入PCI术后1个月内未发生不良事件的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内均接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DAPT治疗。在PCI术后1个月时将符合条件的患者1:1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组(降阶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组。

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净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以及BARC定义的2、3、5型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包括:缺血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事件),安全性终点为BARC定义的2、3、5型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PCI术后1年。

图1.研究流程

研究结果

ACC.21|TALOS-AMI

试验共纳入例患者,其中例被随机分配到氯吡格雷组,例被分配到替格瑞洛治疗组。入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冠脉病变情况见表1和表2。随访5个月时,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患者继续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分别为98.4%和97.7%;随访10个月时,两组患者继续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分别为98.4%和97.3%(图2)。

在对患者随机分组后的2周内,继续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没有发生缺血事件,而降阶治疗的患者也没有出现死亡或支架内血栓事件,只有1例患者在换用氯吡格雷后5天出现了非靶病变心肌梗死(与支架内血栓无关)。

表1.临床基线特征

表2.冠脉病变及手术情况

图3.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

随访1年时,氯吡格雷组患者有59例(4.8%)发生主要终点事件,而替格瑞洛组患者有例(8.5%)发生主要终点事件(HR0.55,95%CI:0.40-0.76,非劣效性检验p0.,优效性检验p0.,图4)。氯吡格雷治疗组的患者出血事件风险低于替格瑞洛组(3.0%vs5.6%,HR0.52,95%CI:0.35-0.77,p=0.),但缺血事件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2.1%vs3.1%,HR0.69,95%CI:0.42-1.14,p=0.,图5)。

图4.主要终点事件

图5.次要终点事件

结论

ACC.21|TALOS-AMI从净临床获益来看,对于PCI术后1个月内未发生不良事件的AMI患者,采用DAPT降阶治疗优于持续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接受DAPT降阶治疗的AMI患者出血风险明显降低,而缺血风险并没有增加。

专家点评

ACC.21|TALOS-AMI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似乎一直朝着“更多、更强、更长”的目标飞奔。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效果更强、起效更快,PLATO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能够进一步降低ACS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国际上的DAPT指南推荐ACS患者在阿司匹林基础上优先选择替格瑞洛而不是氯吡格雷。

然而,效果更强、疗程更长的DAPT也会增加出血风险及医疗费用。随着冠脉诊疗器械、技术、疾病管理水平的进步,患者血栓事件的风险已逐步降低。AMI患者PCI术后早期(30天内)面临的缺血事件风险最高,30天后缺血事件风险明显降低,而出血风险在DAPT期间(1年内)没有降低趋势。因此DAPT降阶治疗策略受到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hv.com/yfby/13395.html